�ر�
合肥新农人返乡创业蹚出“桃”金路-合肥创业网 合肥市百帮创业服务中心网站 百帮在线

合肥新农人返乡创业蹚出“桃”金路
来源:合肥在线 2025-06-16 11:29 合肥创业网
  年产值从10万增加到100多万!合肥新农人返乡创业蹚出“桃”金路



施得宝正在直播卖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庐江县白湖镇胡榜村,有一位“95”后大学生施得宝,毅然从城市回到家乡,一头扎进了父辈的100多亩桃园。他的回归,不仅带来了年轻人的朝气,更带来了现代农业科技和农旅融合的新思路。如今,每年桃园接待游客可超5000人次,年产值由原来10万元左右增加到100多万元,带动村民增收。

毅然回乡帮助父母卖桃

夏日清晨,薄雾笼罩桃园,桃子挂满枝头,散发出浓郁的果香。今年27岁的施得宝,和家人早早就来到果园里忙碌,为客商采摘鲜桃、过秤、装车、赶早集。

送走客商,施得宝在桃树下架起机位直播,在镜头前讲解种植故事,展示鲜桃品质,吸引天南海北的订单纷至沓来。

2020年,22岁的施得宝从皖南医学院毕业,在西安找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第二年夏天,一次他休假回家,遇到父母正为满园的桃子发愁。因为桃子品相不好出售难,又恰遇一场暴雨来袭,把果实吹得遍地都是,眼看到手的收成打了水漂。施得宝心疼父母,从此便萌生出回乡帮助父母打理桃园的想法,想用科技改变这一切。

但是,施得宝的话刚一出口,就遭到父母的反对。“辛辛苦苦把你培养成大学生,就是要让你跳出‘农门’,现在你却想回来种桃,这些年的书岂不是白读了?”

对此,施得宝却说,“上大学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拓了视野。年轻人想法肯定与你们不一样,让我试两年,如果不行,我就回去上班。”

望着儿子执拗的眼神,父母最终还是默许了。




施得宝与爷爷、父亲查看桃子成熟情况

将“山沟桃”做出大名堂

当年,施得宝四处拜师学艺、从互联网上学习种桃技术,从剪枝、疏果开始掌控果实的数量、品质,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种桃经。“一棵树能承载的养分有限,果子太多,个个都长不好。我们会在幼果期狠心疏掉一部分,就像‘优生优育’,留下的果子才能充分吸收营养,个头大、糖度高、风味足,才能卖上价。”

施得宝家的桃园种有金灿黄桃、锦秀黄桃、安农水蜜桃、春雪桃等品种,每年从5月初到10月底,陆续有不同品种的桃子上市。桃子丰收时,施得宝便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单卖果子的时代过去了,我们要把桃园变成‘乐园’‘课堂’和‘会客厅’。”

渐渐地,施得宝的脑袋里整天都在盘算着如何把桃产业做大做强,他制定了线上销售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成功将“山沟桃”变成了备受追捧的“网红果”。“农忙种桃,农闲搞旅游、做体验,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施得宝的家乡属丘陵地带,山坡岗地多,适合发展桃、梨等水果种植业,其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好把式”。父亲施宗友起初对于施得宝的科学种植法不太容易接受,尤其是疏果时,看到满地的小果子,倍感心疼。看到儿子花钱购买农用无人机,在他看来也是乱花钱,直到看到无人机飞防时间短、效果好,这才打心眼里佩服儿子会干事、能干事。

“以前觉得这小子是瞎胡闹,现在看来,是我们老脑筋跟不上趟了。” 施宗友感慨:“年轻人回来,带着新眼光、新思路,土地是真的有希望了,我们的桃产业也走上了新赛道。”




客商在施得宝的桃园批发桃子

年产值翻十倍,带动村民增收

“以前我们都是靠天吃饭,现在我们是靠‘数’吃饭,科技就是新农人的锄头。”施得宝指着手机上不断闪烁的订单数字说:“我们这代人回来,就是要把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以及新业态带回来,让土地真正生出金果子。”

云端卖桃加农旅融合,甜蜜事业多维拓展。施得宝以桃园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探索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新路子,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初步形成了“春赏花、夏秋摘果、四季体验”的小型农旅产业链。

据了解,每年,桃园接待游客可超5000人次,年产值由原来10万元左右增加到100多万元。同时,也增加了周边旅游景点、特色民宿和农家菜馆的人流量,带动了村民增收。

“‘90后’年轻人带来的数字基因、创新思维、市场意识、创业精神和现代理念,是破解乡村人才困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庐江县白湖镇胡榜村党委委员金龙说。“年轻人是不可或缺的‘新鲜血液’和‘创新引擎’,也期待乡村振兴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任海怡 通讯员 钱良好

来源: 合肥在线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125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馦的文章,请用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