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人才徐地万:撑起家乡一片天-合肥创业网 合肥市百帮创业服务中心网站 百帮在线

返乡创业人才徐地万:撑起家乡一片天
来源:万州时报 2021-09-09 09:39 合肥创业网
  


本土人才徐地万(左)在花椒基地指导花椒采摘、修枝。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区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注重引回、培育本土人才,充分发挥本土人才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动力。

人才“当家” “留守”老家带动发展

叶归根,凤还巢。总有一种情愫,吸引着各类人才回到自己熟悉的土地。

新田镇幸家村村委会副主任幸鼎君,大学毕业后本来在外地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后来选择回到老家,带领村民们一起增收致富。

经过多方考察,幸鼎君决定带头发展枇杷产业,品种就是从成都引进“大五星”的优质枇杷。缺乏技术,他就积极参加区里、镇里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到外地果园学习,还通过网络、书籍学习,结合实际运营,最终很好地掌握了种植技术。他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村民,大家一起发展,共同壮大。

为了便于枇杷的统一管理和销售,幸鼎君带头成立合作社,注册了“广成”商标,设计制作了包装盒,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现在,幸家村枇杷合作社已经发展了枇杷产业400多亩,枇杷也已经有了名气,在网上都卖到了60元一公斤。“目前带动了15户稳定增收,其中6户是脱贫户。”幸鼎君说。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多,我选择回到家乡发展,有故土的眷恋和对亲人的牵挂。”幸鼎君说:“我不仅在家乡入了党,还当上了村干部,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定要加倍努力。”

我区注重人才回流,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组织本土人才加强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学习,并同基层实践相结合,其中一部分已经当上村干部,成了村里的“当家人”。

人才“兴业”带头发展助农增收

农家乐桌位天天抢订,民宿天天客满……茨竹乡茨竹社区“简朴山庄”老板陈怀安很忙。从以前的贫困户,到现在的致富带头人,并被评为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作为本土人才的他走过了不平凡的路,在乡村振兴的路途上,他有信心书写新的精彩篇章。

“我高三时还是班长,当时因为家庭实在太困难,为不给家里添麻烦,我自动放弃了高考,外出打工。”陈怀安的一席话不免让人吃惊、让人惋惜。他在武汉的建筑工地上干了6年,直到2016年,在家乡和亲情的召唤下,回到茨竹乡茨竹社区发展。

陈怀安最先接手的是二舅经营的农家乐,二舅因为身体原因,加上也到了该休息的年龄,转让给他经营。有二舅的指点,加上自己诚信经营,生意很好,他们家不仅实现脱贫,他也赚取到了“第一桶金”。

在乡里和村里大力支持下,以及在手续办理、用地流转、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的帮助,陈怀安找到了新的经营场地,建起了“简朴山庄”,开起了民宿,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去年,陈怀安又流转了100亩土地,建起了花椒基地,成立了农业公司,带动更多的人务工增收。“目前我带动了脱贫户9户29人增加收入,今后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陈怀安说。

我区加强对本土人才的人文关怀,同时予以有效激励,对表现突出的本土人予以表彰奖励并重点宣传,形成社会示范效应,创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

人才“带动”产业兴旺惠及乡邻

分水镇川兴村万野山花椒合作社负责人徐地万,不仅带头发展产业成效显著,还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成长为一名正式党员。

徐地万的老家在分水镇三正村9组,他以前也是在外闯荡,从事过多种行业。回到家乡后,他经过多方考察,觉得九叶青花椒产业前景很好,并应邀在分水镇川兴村落地发展。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分水镇、帮扶单位区人武部等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区餐饮协会、区烤鱼产业协会形成产销对接,建起加工冷藏厂房解决储蓄问题,还把部分花椒制成成品上市销售。

现在,徐地万除在川兴村发展了500亩九叶青花椒,还在临近的大地村发展了200亩。他一直注重合作社与村民的利益联结,创新实施土地分片、管理分户、销售分红、利润分享“四分”模式,收到了合作社与农户“双赢双满意”的效果。在合作社用工高峰期能吸纳200人就业,其中脱贫户23户,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好帮手。

乡村呼唤人才,乡村磨砺人才,乡村成就人才,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一定能积极助力我区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 夏荣伟 文/图)

来源:万州时报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馦的文章,请用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