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合肥市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发展年度报告正式发布-合肥创业网 合肥市百帮创业服务中心网站 百帮在线

首份合肥市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发展年度报告正式发布
来源: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帐号 2020-07-13 10:05 合肥创业网
  7月11日上午,“2020创谷汇年度盛典暨中安创谷人工智能论坛”在合肥中安创谷科技园A5全球路演中心正式举行。会上发布了《2019合肥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发展报告》。据介绍,这是首份全面研究和展示合肥市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

《报告》是往年《合肥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的“升级版”,旨在把脉合肥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发展,推动政策环境优化,促进行业交流和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加快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日益完善

《报告》认为,近年来,合肥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已经成为合肥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最靓丽的名片。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孵化载体,作为促进创新创业的新型基础设施,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合肥市着力构建完善“众创空间 孵化器 加速器 产业基地”全生命周期创新链,加快实现“团队孵化-企业孵化-产业孵化”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创新创业孵化载体逐渐走上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2019年,合肥市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新建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00家,新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6家。截至2019年底,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68家(其中国家级16家),孵化面积为93.3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达2323家;备案众创空间88家(其中国家级20家),孵化面积为26.84万平米,服务创业团队及初创企业数达3369家、人员2万余人;国家级双创基地总数达8个(其中国家级双创基地4个、国家级双创特色载体4个),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

此外,《报告》指出,2019年合肥市创新创业事业还呈现出微观主体量质齐升、政策供给和制度环境持续优化、创业生态更趋成熟、科技成果加速向产业动能转化、金融与资本支撑更加有力等特点。

磁吸效应:优质创新资源加速布局

《报告》指出,当前,腾讯众创空间、阿里创新中心、36氪空间等一些全国性知名孵化品牌正在加速布局合肥,中安创谷、天翅创等一批本地龙头孵化品牌也在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的孵化服务体系,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产业集团等也陆续加入双创孵化行业,差异化发展格局逐渐清晰。

《报告》结合市场调研,将合肥市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的运营模式归纳为联合办公空间服务、创业生态服务、投融资服务、产业链服务、科研共享服务、综合运营服务和营销推广服务7种类型,在概述各类孵化模式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孵化载体功能建设上存在的专业化能力不强、优质项目对接渠道不畅、管理模式不成熟、创业孵化生态待完善等问题。

《报告》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分析认为,未来合肥创新创业孵化载体面临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随着市场的迭代演进和行业门槛的提高,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合肥市创新创业孵化行业规模和集中度将进一步扩大,产业化服务能力将成为孵化载体的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同时在政策鼓励和市场机遇的吸引下,会有更多的优质运营主体选择入局,行业竞争将会愈加激烈,行业内部的并购整合将会更加常见。整体看,合肥市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将持续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孵化未来:以专业化服务驱动创新

对于孵化载体未来发展,《报告》还从公共政策和专业化建设两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政策方面,《报告》建议,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双创孵化载体在汇聚科技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业创新、助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创新政策供给方式和管理模式,建立以孵化绩效为核心的备案、考核、奖补等扶持政策体系,鼓励产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等积极参与孵化载体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带动示范效应的孵化品牌。同时要加强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双创交流合作,推动本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向更高层级迈进。

孵化载体建设方面,《报告》建议,孵化载体应回归“双创服务提供者”的本质,不断拓展多元化盈利模式,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要从创新创业企业的现实需求出发,积极链接和整合各类资源,完善自身孵化服务体系,探索运营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提升运营团队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动服务和品牌的输出,最终实现长久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刘华琳)

来源: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帐号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馦的文章,请用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