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上海搏击人工智能15年 从他身上读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创业者-合肥创业网 合肥市百帮创业服务中心网站 百帮在线

扎根上海搏击人工智能15年 从他身上读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创业者
来源:上观新闻 2019-08-30 10:08 合肥创业网
  上海,一家濒临破产的软件公司创始人加班到深夜,他看着MSN列表突发奇想,能不能有一个虚拟人可以陪他聊天,一诉苦闷。当时他带领的“赢思软件”开发团队用一天时间设计出一个可以自动问答的聊天程序,也就是小i机器人的前身。这位创始人就是现在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i机器人)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袁辉。

经过一段时间完善,他将这款意外诞生的产品命名为“小i机器人”,并让员工分别推荐给20个朋友测试。不久,MSN用户的好友列表中就多了一个叫“小i机器人”的好友。最早的300个问答都是袁辉亲自教给小i的。

15年过去了,曾经的那个虚拟陪聊机器人早已不在,但小i历经坎坷现在依旧笑春风。15年,袁辉与小i一起亲历人工智能起伏,可谓九死一生。15年,袁辉更见证了中国AI(人工智能)、上海AI发展的每一步。作为一名行业老兵,袁辉对人工智能有独到的体验,理解更深刻、观察更透彻。日前,本报记者走进位于金沙江西路1555弄的慧创国际,聆听这位AI界创业元老追昔抚今,畅想AI未来。

“冰河时代”活下去就是唯一选择

2004年,中国3G还未起步。袁辉在MSN上无意间创造的产品促使这家原本是探索移动互联网的公司转型专攻人工智能。这次转型将公司从绝境中拯救出来,并逐渐走向2007年的第一个高潮。此前“赢思”连员工工资都快发不出了。

小i开发出3个月后,用户已经达到40万。2004年3月,小i与微软MSN合作成功后,腾讯QQ也找上门来合作。同年4月,IDG创投基金合伙人找到了袁辉来投资。2007年小i的个人用户已达8000万人次。2008年一度成为微软全球唯一一家机器人战略合作伙伴。

2011年iPhone4s手机面世,世界人工智能掀起第三次浪潮,Siri随着苹果手机的畅销而广为人知。而在中国同样能进行人机互动的机器人小i比Siri早了7年。“当年Siri出来时,很多业内同行都和我说,这不就是美国版小i吗?”袁辉回忆道。

从2001年辞职创业2003年小i面世,袁辉度过了人生非常艰难的一段时期。“2004年我以为最困难的时期已过去,却没想到后面会更难。”2010年前后,小i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开始遭到商业质疑,用户虽然爆发式增长但是却没有创造出充分的商业价值,投资人纷纷撤资,公司又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能举债度日。袁辉曾将他创业的黑暗时期形容成“冰河时代”———外表看起来白茫茫一片,没有任何生机,但是在冰川的下面还藏着一颗火种。正是靠着这颗火种,袁辉在第二次绝境中坚持下来,公司再一次进行转型。

小i机器人15年人工智能发展史,第一个阶段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开发,类似于“变形金刚”,无所不能。第二个阶段开始转向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2006年上海市科委官网上用小i机器人的技术发布了一个程序,为广大企业提供7×24小时无间断自动服务。此后公司主营业务开始转型,面向通信、金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特定商业领域,为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机构专门类别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在各行各业广为应用且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目前全球用户超过8亿人。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行、招行等国内各大银行,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讯运营商,华为、小米、联想、海尔、三星、通用汽车、万达集团、东航、携程等知名企业,都是小i合作的大客户。

第二次转型带领小i机器人走向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巅峰,也将袁辉推向了事业的第二个高潮。

“2010年时投资人都撤退了,但我没得选。创业10年,我的字典里已经没有上班这个词了。情怀和勇气最后都没有了,活下去就是我唯一的选择。”袁辉当下再提往事已是云淡风轻,仿佛当年九死一生的创业经历是别人的故事。而从现在来看,小i机器人不仅活下来了,而且还成为AI行业在To B(对商业)领域内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未来十年将是人工智能黄金十年

“过去的三到五年大家谈的是黑科技、算法、AlphaGo,那时我们在谈AI+。但今天全球的产业界和学界都开始关注到AI+这个根本性的话题,重新思考AI如何给行业赋能。”这个问题不仅对于中国,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机遇。

袁辉说“未来十年将是人工智能的第一个黄金十年”。早期在医疗、呼叫中心、金融等少量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如今智能制造、农业、工业、零售等大量行业已经陆续和人工智能进行融合,“很多行业沉淀多年,过去积累的算法、算力和数据在和行业应用结合的过程中将会释放巨大的生产力。”以智能客服为例,这是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之一。建行使用的小i机器人智能客服,三年来服务了10亿客户,2016年机器人的工作量相当于9000人工坐席,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而这只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领域,现在已经有更多领域应用视觉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为行业赋能,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慢慢惠及大众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袁辉认为存在一个问题,五年后AI的发展或将面临技术瓶颈。“我们现在用的技术都没有脱离过去60年AI的基础理论框架,无论是深度学习还是神经网络都是如此。”

袁辉认为,今天的人工智能还存在理念上的挑战,“科学家们容易沉浸在人工智能中去谈人工智能,身在庐山而‘不知庐山真面目’”。目前对AI的研究局限于在计算机领域,甚至是集中在计算机领域的某个方面。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分析、认知与推理、机器人学、博弈与伦理六大领域,深度学习只是机器学习的一部分。“我们今天大多只能谈一个方面,全世界能谈到六个方面的人凤毛麟角。”虽然绝大部分顶尖的科学家都只沉浸在人工智能的一个领域,但是他们走的每一步都推动着人工智能全貌的发展。

人工智能圈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只乌鸦在路口会自己观察,等红灯亮起所有车辆停下的时候,才到斑马线上获取食物,相比之下鹦鹉学舌只是机械重复。袁辉说,今天机器学习还停留在鹦鹉学舌的阶段,连乌鸦的程度都没到,更别谈人类。Google的AlphaGo虽然打败了人类,但仅局限在围棋领域,而非发散领域。“虽然今天的技术体系无法做到,但是我们最终的期待还是变形金刚。”

人类虽然期待着人工智能的突破创新,但又担心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对人类自身产生威胁。面对这样的问题,袁辉用一个比喻表明他的看法:“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就像亚当夏娃和苹果,第一口苹果已经吃下。无论对未来怀揣着期待还是恐惧,人类都将在这个领域继续前行,它必然发生。”

“成长的烦恼”中持续深耕To B领域

如果说未来十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片蓝海,那人工智能企业就像是海上的船。浪越来越大,水涨船高,百舸争流,谁能弄潮浪头?这需要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考量。

上海人工智能企业目前已超过3000家,商业发展的历程必将是大浪淘沙。袁辉认为,当下包括小i在内的AI企业排头兵都存在先发优势,但他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一万米,这是马拉松。浪会越来越大,但只有始终在风口浪尖保持领先,才能成长为一家了不起的企业。”

今天,小i发展的挑战来自方方面面,人才、市场、资金……但袁辉认为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成长的烦恼”。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小i作为AI行业的先发者,如何成长为一个大公司,方向和定力非常关键。“过去15年来,我们聚焦在认知智能,未来100年我们还会聚焦认知智能,这是非常坚定的目标。”

袁辉说,小i的核心优势在于定位。在国内外互联网巨头都在To C(对消费者)领域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开发的时候,小i选择了认知智能的To B方向。这个市场进入门槛高、替换成本大、样本示范效应强,相较于起步不久的To B领域创新创业型公司,小i具有绝对的优势。“未来人工智能行业细分领域将会存在更大的发展空间,接下来的三年小i的目标不是要做大,而是要做强,变成不可替代的行业龙头。”

小i机器人近年来也在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尽管我们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公司,但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和未来的目标一定是全球化的。”在谈到小i机器人市场目标时,袁辉这样说。去年亚太总部设立后,香港的汇丰银行、中银国际,台湾的中华电信、中国信托、富士康也都陆续成为小i机器人的客户。以香港为基地,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小i机器人在亚太地区的发展。

金融资本是“上海高地”必要支撑

从移动互联网开始,中国在应用方面就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人工智能亦然。人工智能发展包含三个要素:算法、高质量的数据、特定的应用场景。袁辉认为,“中国的AI技术发展是从应用着手驱动数据,再去拉动算法不断演进,这一点与欧美是相反的。欧美的强项一定在技术研究,但是现在双方在互相融合,互相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现在无论是数据还是基础研究的方面,中国都具备一定的优势。”

《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中美两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集聚效应明显。上海在2017年11月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的目标,从政策上强调了人工智能具有的战略意义。2018年9月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从加快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数据资源开放和应用、深化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布局和集聚、加大政府引导和投融资支持力度等5个方面推出22条具体举措,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开展,也让更多AI企业有了国际性的交流平台,能率先接触世界先进技术。

未来,上海要如何打造人工智能高地,袁辉认为首先就要有人才。“吸引AI人才,光给户口没有用,最重要的是要有承载人才的载体——企业和科研院所。”一是要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二是要有资本支撑技术研发,企业和科研院所才会落户上海。“因此上海要从金融体系上做出改变,对世界前沿技术研发企业给予资本支撑。硅谷和以色列之所以成为世界创新的摇篮,金融体系的支持至关重要。”

回到创业的初心。2001年,当时作为一名微软员工,袁辉参加了微软亚特兰大的员工大会,在近万人的大会上,比尔盖茨说微软将改变这个世界。那时年轻的袁辉问自己:“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的公司?为什么我不可以?”人工智能是所有科技工作者心目中的圣殿,它也是整个人类的梦想,因此袁辉选择了人工智能领域,亦或者人工智能选择了袁辉。

“当年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不太好,我太太建议我去美国,但是我没去。美国没有油条和稀饭。”油条和稀饭既是饮食也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出来的读书人”,袁辉更愿意在这片土地上为他的梦想奋斗。如今,中国尤其是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袁辉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记者手记】

创业者应有怎样的情怀

认识袁辉已经很多年了,但这次采访是时隔两年后。两年来,袁辉的发型变了,从平头又变回了原来的长发。但不变的却是他创业的初心。就如他所说,18年前,那次微软全球大会,就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创造一家伟大的公司,改变这个世界。有朝一日,创造出无所不能的“变形金刚”,始终是他心中的梦想。

为了18年前的那个梦,袁辉一路坎坷无数,员工工资发不出、投资人撤资、房产抵押、借高利贷……他笑言,当时的情景犹如在项下的垓下西楚霸王,四面楚歌。如果心中没有梦想,他完全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创业者是天生的,只要还有一口饭就不会倒下。”因为真正的创业者心中都会有一颗不灭的火种,即使山穷水尽,他依然相信冰川下面还有火种。而袁辉就是这样的人。有不少人都会向他来求教,适不适合创业,当提出这样的问题时,袁辉就会肯定的回答:你不适合。在他心中真正的创业者是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的。

在和袁辉交谈时,他很少谈公司,谈业务,更多的是讲行业的大势、格局。五年前,袁辉就在谈AI赋能百业,如今众多公司涌入人工智能,干的就是这件事。的确,如今伴随算力的提升,大数据的积累,行业迎来一个变现期。但此时的袁辉,却忧虑的是这波红利吃完,五年后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上可能遭遇的瓶颈,过去六十年,在算法这一领域并没有突破,依然是深度学习,但我们在深度学习之外,很多没有实现突破或未发现新领域,这是可怕的。他忧心的从来不是自己,不是自己的企业,而是整个行业。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创业者、一个搞人工智能的企业家会谈起钱学森。谈钱学森,袁辉谈的是他身上的人文情怀。在他看来,一个创业者内心需要一点人文情怀,格局和视野才能打开,而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来源: 上观新闻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馦的文章,请用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